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日讯(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)数据显示,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。预制菜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,对促进消费、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。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《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。在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方面,《措施》指出,培育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模式,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,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,充分体现安全、营养、健康的原则,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。对此,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、企业家,共同探讨如何提质增效,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。
相对于传统餐饮业而言,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认为,预制菜能助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,便捷化、信息化发展,促进餐饮业不断提质增效。他认为,目前餐饮业存在多项痛点,包括原料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难度大,现代生产线较少,自动化水平不足,人工用工多,食品安全风险较大,质量稳定性差,供应链又宽又长,采买、运输浪费人物力,中游加工处理的所有工序由餐饮企业完成,工作量巨大,且各工段、环节多为单机作业,数采困难、管理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