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,天猫App更新后上线猫享闪购业务,虽然阿里宣称这只是一个探索项目,但自营标签不禁让人散发出无穷联想。在天猫大规模投入之前,我们可以再对这一阿里巴巴旗下B2C业务做一次回顾,看看它如何出现、发生了哪些变化、未来又有可能走向何方。
早在天猫正式更名之前,阿里巴巴就已经在做B2C延伸出来的新业务尝试,最为人所知的是天猫超市。就如名字一般,阿里希望打造线上超市一般的在线零售业务,更加贴近普通人日用所需要的各类商品。时至今日,天猫超市的商品品类仍集中于食品日化,可谓相当的垂直。
天猫超市可以看作阿里系较早期的自营电商尝试,不再是由店铺准备商品并提供物流和售后,直接在各地建立云仓存储从品牌方和生产商采购来的货物,然后通过与各物流企业合作的自有物流体系进行配送,服务消费者的客服体系也都是工作于天猫,而非被各店铺雇佣。
同一时间段,外卖服务悄然兴起,并且从餐饮扩展到了超市零售、医疗药品等领域,即时配送领域存在着大量机会。天猫超市也在后续发展中对新兴业态做出了回应,除了对标淘宝天猫的次日达服务,还在仓储和物流能力相对充足的城市提供当日达,用户下单当日就能拿到商品。
掌握优势之后,整个阿里巴巴电商开始从进攻转为防守,新业务的诞生往往也伴随着防御性进攻的态度。2014年上线的天猫国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,彼时中国消费者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钱,海淘、跨境电商等提供了买到更优质、特殊产品的机会,成为一时创业风口。
含着金汤勺出生,让天猫国际在业务搭建上走了同类跨境电商的最高端路线,一上来就建立了保税仓,并且在第二年就和20国品牌合作直接销售。在平台化引入商家销售之外,天猫国际也有自营业务双线驱动,可见自营对于阿里而言并非突然出现,早就有了深刻认知和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