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财经(记者 宋宇晟)从“中消协评肯德基盲盒”到“上海出台合规指引为盲盒经营活动划红线”,近一段时间,“盲盒营销”的乱象和治理屡屡引发舆论关注。
曾几何时,盲盒只是潮玩商品的一种购买形式,以往出现的福袋、扭蛋机、集卡等都具备盲盒属性。但随着盲盒概念的兴起和商品热度的飙升,“盲盒”渐渐成为一种营销形式,甚至于出现了“万物皆可盲盒”的现象,衍生出种种问题。
如,未成年人花费上万元购买盲盒有之;“脱单盲盒”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有之;“盲盒+宠物”却盲盒变“亡盒”有之;盲盒中出现“三无产品”者有之;“盲盒营销”带来食品浪费现象亦有之……
如今,有些年轻人无盲盒,不欢乐,盲盒显然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符号。抓住年轻人的心,商家以盲盒形式进行营销本无可厚非,但盲盒营销不可盲目,品牌方必须得承担起后果与社会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