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头条 财经 产业 金融 电商 跨境 物流 会展 English
首页 / 头条聚焦 / 正文

美标套店涌现,跨境卖家如何应对隐形狙击?

来源:
编辑:电经淘讯
时间:2025-10-20

一款在国内卖得不错的产品,稍作调整在亚马逊上架后突然爆单。就在卖家为销量狂喜之时,账户毫无预兆地被冻结,资金无法提取,一封来自美国的法律文书已悄然寄到邮箱。

  

“我之前完全没听说过‘美标套店’,只是跟着市场热度卖了一款产品,没想到突然就被封店了。”一位跨境电商卖家无奈地说道。事后他才明白,原来早有人将这款产品在美国做了“占位”,静待销售高峰期发起突袭。

  

类似的案例近年频频发生。有知情人士透露,少数熟悉美国规则的国内操作者,通过这种方式单笔获利从百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不等,且这股势头仍在持续蔓延。

  

“套店”狙击:一场静默的围猎

  

在美国,一种被称为“美标套店”的操作模式正悄然流行。操作者将国内畅销产品的某些独特要素提前在美国进行“占位”,随后静待该类产品在海外市场成为爆款。

  

当不明真相的卖家销售达到顶峰时,这些“占位者”便启动程序,向美国法院申请冻结令,卖家的店铺和资金瞬间被锁定。这一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,操作者完全利用了美国当地的规则漏洞——诉讼可在被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起,为“美标套店”提供了极大便利。

  

更令人吃惊的是,此类操作可批量进行。一份主诉状可同时针对数百家网店,将其统一列于起诉书的附件清单中。这种批量化处理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,也显著压低了单次维权成本。

  

规则利器:为何总能一击即中?

  

美标套店的核心杀伤力,源于美国特有的法律程序。在伊利诺伊州北区联邦法院,原告可秘密提交诉讼,将被告名单以附件形式密封呈递,从而在卖家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获得冻结令。

  

数据显示,自2022年以来,该法院对大量“附件”类冻结令动议的裁定中,绝大多数均获批准。如此高的通过率,使得美标套店的操作成功率极具确定性。

  

冻结令一旦获批,原告会立即将其送达电商平台,平台随之删除产品列表并冻结账户资金。对卖家而言,这往往是第一次、也是猝不及防的“警报”。

  

更严峻的是,如果被告选择不回应,原告可向法院申请缺席判决。与国内不同,美国的缺席判决直接导致被告败诉,平台冻结的资金也将依法划转给原告。

  

“套店”现象背后的国人玩家

  

随着中美跨境电商持续升温,越来越多熟悉规则的国人嗅到了其中的巨大机会。他们提前在美国完成要素占位,构筑起表面合规、实则充满策略性的竞争壁垒。

  

一位来自深圳宝安区智美Town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资深从业者透露:“有操作者单笔进账低则百万美元,多则上千万美元。目前这股势头仍在持续。”

  

操作者通常选择在销售旺季出手,此时卖家账户资金充裕,销售业绩对全年至关重要。精准的时机选择不仅能最大化打击效果,也显著提高了“和解”达成率。

  

     

破局之道: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规划

  

面对美标套店的潜在威胁,跨境卖家仍可采取有效措施避险。广东涉外律师孟律师建议,卖家在上架产品前务必做好检索评估,排查出口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是否在目标市场已被登记,避免落入他人“占位”范围。若已面临诉讼,应尽快寻求专业律师协助。孟律师强调:“一旦发现问题,应尽早通过律师争取和解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”考虑到美国高昂的律师费用,早期和解往往是更经济务实的选择。

  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卖家在面对此类跨境诉讼时,也可争取国内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。例如在上海,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维权成功后,经评定可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。

  

构建防护网:跨境卖家的长期战略

  

要从根本上防范美标套店风险,卖家需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。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,负责日常监测与风险管理。对贴牌加工企业而言,承接订单前务必做好审查工作,确保加工产品不涉及他人已“占位”的要素,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。

  

企业还可考虑自建监测团队或引入第三方服务,定期扫描海外市场动态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。

  

多位业内人士提醒,随着全球电商竞争加剧,此类“美标套店”狙击事件只增不减。下一个被冻结的,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,也可能就是你。

  



电经快报更多
经济视界更多

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(海南)

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(海南)在海口开幕选择海南就是选择...[详细]

国贸金钥匙会首届超级会员季圆满收官,

近日,国贸地产金钥匙会打造的首届“超级会员季”在历时一个月后...[详细]

热点财经更多
  • CopyRight @ 2013-2025 Reserved CN电商经济网版权所有所涉内容免责声明查阅